直播电商的崛起

从 0 到 2,500 亿 GMV,京东用了 11 年,苏宁用了 10 年,淘宝用了 7 年,拼多多用了 4 年,快手、抖音用了 3 年。

上个世纪初,电力规模化用于工业生产时,每个企业都必须自建很大的电力团队,从建厂、发电、输电到用电、管电,都要由这个专业团队负责。慢慢的电企和生产企业专业分工,电力成为基础设施,后来的企业再也不需要像福特汽车一样,要自己组建那么大的电力专业团队。

快抖作为非典型电商玩家,得益于支付、物流、云计算和直播等互联网基础设施,以及互联网沉淀的从商品库到搜索、推荐,到订单、到 IM 等垂直领域基础设施,他们不需要像淘宝、京东一样自己慢慢做加法了,上来就是做乘法,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把像大海一样的流量用于灌溉良田。

短视频带来的直播电商,淡化了电商诞生以来就有的「店铺」的概念,更多的是以 UP 主或主播个人形象提供商品分发。罗永浩上一个卖小米的圆珠笔,下一个就可以卖湖北的小龙虾,在这个过程中间没有店铺。李佳琪的商品可能来自 10 个美妆品牌、 100 个美妆店铺,但是消费者只对李佳琪有感知,对他背后的店铺可以说基本没有感知。李佳琪用个人专业度和 IP,替代原来店铺扮演的角色,消费者通过接受他的个人专业度和 IP,进而去接受和消费他分发的商品。而不是和以前一样,因为我信任某个品牌、某个店铺,进而去某店铺里购买某品牌的商品。李佳琪本人就是一个店铺,这个店铺售卖的是选品和体验,商业化模式是通过选品和体验过程为商品增值,获取增值部分的一层利润。

除了店铺被淡化,商家甚至品牌也在直播电商中逐渐淡化了。直播电商的「商家」,以买手的身份参与到整个直播电商的供应链里,负责从工厂/商家/品牌商进行选品,交由体验团队进行价值挖掘、价值增值和包装,之后由主播临门一脚分发给手机屏幕前的观众。

直播电商会比淘宝和京东更明显的推动制造业 C2M 的过程,但也许这个过程会以具体而细小的方式缓慢演进。这个 C 是李佳琪,也是围观李佳琪直播的数千万消费者。他们通过连麦、弹幕、留言、评论和下单、退单的形式,跟李佳琪团队进行沟通,李佳琪将千万个 C 的诉求揉碎消化,提炼出迭代诉求,通过买手和驻厂团队实现向 M 的具象化,M 则进行设计、生产制造,这个商品在下一次直播就已经是迭代后的了。(注:C2M 指从消费者到工厂的反向定制。)

李佳琪和薇娅年收入数亿,这个钱不可能是一两个人的,背后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团队,就像冰山。电商这艘大船望得见海面上的冰山,但可能真正被撞沉是因为海面下的冰山。他们逐渐参与到整个供应链里,为了维持和提升专业度和 IP,他们需要付出的努力会越来越大,难度也会越来越大,背后团队参与供应链的深度也会越来越深,当然,随之带动的 GMV 也会越来越大。

没有人想得到快抖直播用三年可以做到 2,500 亿 GMV。根据 36kr 报道,淘宝直播今年是带动了 5,000 亿 GMV,刚好等于快抖之和。

同样,直播让电商衍生出了新形态,直播电商推动了制造业的 C2M 进程,直播电商产业也会带出一批从工厂到直播间的行业人才。这些人在以前很少,但快抖时代,这些人会批量生产、批量流动,又会反过来再推动行业衍生出更新的新新形态。

没有企业的时代,只有时代的企业。让人陡然升起巨物恐惧症一般惊骇的直播电商,恰好处在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。接下来是 5G 时代,网速越来越快,清晰度越来越高,流量越来越便宜,手机内存越来越大,VR/AR 技术越来越成熟,电商还会发生什么样的进化,让人充满期待。

注:本文摘录自雪球文章《浮在海面的冰山 — 直播电商近期思考》,作者:张玄机,写于 2020 年底。

京ICP备12052177号-1